玩具太多反變分心?科學揭密「少玩具孩子更專注」
- 2025 年 10 月 23 日
遊戲間的混亂:孩子其實不是玩得多就學得多
許多父母為了孩子的發展,常會購買大量玩具,希望啟發智力、激發創意。然而,心理與發展學研究發現,玩具多反而可能拖垮孩子的專注力。
美國托萊多大學(University of Toledo)的團隊把18至30個月大的幼兒分成兩組,一組在有4個玩具的房間玩,另一組則有16個玩具。結果顯示,只有4個玩具的孩子能更長時間專注,且遊戲更具創造性與深度。相反,在玩具過多的環境中,孩子容易在玩具間跳來跳去,難以集中精神探索任何一件。

專注力為何會被「選擇太多」打敗?
心理學稱這種現象為「選擇過載」(choice overload)。當刺激太多、選項太豐富,大腦的感官負荷加重,導致注意力難以維持。
這也是為什麼有的孩子「玩一分鐘就換下一個玩具」,甚至因選擇太多而變得焦躁、玩得不深入。
而長期暴露在這種環境下,孩子可能養成「淺層專注」的習慣,影響將來的學習表現與解難能力。
爸媽能怎麼做:創造專注的遊戲空間
想提升孩子專注力,不一定要買得少,而是要讓玩具「有節奏地出現」。
以下是專家建議的幾個方法:
- 一次只放出3到5個玩具,鼓勵孩子重玩、發掘不同玩法
- 定期輪替玩具,讓舊玩具重獲新鮮感
- 保持遊戲空間整潔,減少視覺干擾
- 參與式遊戲,陪孩子延續同一主題遊戲時間
FAQ:常見家長疑問
Q:玩具太少會不會讓孩子覺得無聊?
A:孩子的創造力會在「有限資源下」被激發。研究指出,少量玩具能促使孩子更靈活地組合玩法,反而玩得更開心。
Q:該丟掉多餘的玩具嗎?
A:不需要一次清空,可以用「玩具輪替法」——收起部分玩具,每隔幾週替換,保持新鮮感與專注品質。
Q:有沒有「理想玩具數量」?
A:幼兒階段建議同時出現4至6件玩具最適合,既不會過多造成分心,也足夠多樣刺激認知發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