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啟發式方法面對子女「曳」行為:激發自尊、自發與家庭關愛
- 2025 年 9 月 21 日
以啟發性的角度看待子女「曳」行為,家長除了能避免標籤孩子,更可藉此培養子女的自尊心、自發性,以及對家庭的尊重與愛。
重新理解「曳」行為
所謂的「曳」行為,多數都是孩子在尋求關注、情緒調節能力未成熟,或尚未掌握行為界限的表現。家長宜嘗試從孩子的立場理解背後動機,而非一味批評、懲罰,這樣有助於更理性地處理當下情緒,同時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。
培養自尊心和自發性
- 正向教養強調以溫和又堅定的態度,給予孩子適當自由和選擇權,讓他們練習自我管理與獨立思考。
- 及時肯定與讚賞孩子自律或主動的表現,例如玩耍時能自己收拾玩具、主動表達情感等,會強化其自信與責任感。
- 擬定清晰規則和互相尊重的家庭氛圍,有助於培養孩子對自我及家人關係的正面態度。
建立家庭內的尊重和愛
- 以身作則,家長尊重子女的選擇與想法,平等溝通,讓孩子學會同理心和關懷。
- 共同規劃家庭活動或決策,從小訓練孩子參與機會,培養團隊合作與對家庭的歸屬感。
- 當孩子行為失控時,保持冷靜,重點在於「處理心情後才處理事情」,避免情緒化,才能有效教導,減少傷害親子感情。
實用建議與互動方式
- 多用開放式問題鼓勵孩子主動思考和表達:「你覺得咁做會有咩後果?」「你有冇其他更好嘅方法?」
- 遇到負面行為,適度忽略或轉移注意力,待孩子表現正向時即時稱讚,加深正面行為印象。
- 了解孩子行為背後需求,多給予情感支持及陪伴,而不是只着眼於結果。
FAQ ?
1. 遇到子女「曳」行為應該即時糾正嗎?
唔係每次都要即時糾正,特別係當自己情緒未平復,應先冷靜處理心情,避免激化問題。
2. 點樣培養子女主動自發嘅能力?
家長可以畀多些選擇機會,例如決定玩咩遊戲、參與簡單家務,並適時給予肯定,增加其責任感及自信。
3. 點樣提升子女對家庭嘅尊重同愛?
以身作則、尊重其意見、參與家庭決策,多鼓勵開放溝通,幫助子女感受到家庭歸屬及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