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生嬰兒常見支體動作背後暗藏意思
- 2025 年 9 月 7 日
初生嬰兒支體動作其實有特別意思。這些動作往往是本能反射,是嬰兒用來適應環境和表達需求的自然方式。
初生嬰兒常見支體動作含義
初生嬰兒的支體動作多數源自「原始反射」,例如:
- 緊握手指:稱為抓握反射,是神經系統發育指標,有助未來手部力量。
- 伸手、踢腿:代表嬰兒健康、有活力,也可能在尋找安慰或表示興奮。
- 張開雙臂:遇到驚嚇時出現「驚嚇反射」,協助自我保護。
- 吸吮動作:餓的時候自動尋乳,生存本能。
這些「嬰語」不只是本能,同時反映生理、情緒及需求。
支體動作與發展關係
- 動作隨神經系統成熟而逐漸消失,被自主行為取代。
- 過早消失或持續不見可能提示發展異常,宜向醫生查詢。
- 反射動作是手眼協調、大小肌肉發展的基礎,影響日後爬行、步行等能力提升。
FAQ
初生嬰兒踢腿有咩意思?
多數屬健康本能反射,表現活力或情緒。持續過度則需注意。
寶寶緊握拳頭正常嗎?
係原始反射,每個初生嬰兒都會出現,隨月齡增加自然減退。
點解初生嬰兒常亂揮手?
除反射外,亦代表想吸引注意、尋求安慰或表達需求。
反射動作持續唔走要擔心?
如反射過早消失或持續太耐,建議諮詢兒科醫生。
😃 初生寶寶的「肢體語言」係佢和世界溝通的第一步,父母只要細心觀察,就能更了解佢嘅需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