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溫80年代香港童年時光:小朋友如何玩樂?

80年代,香港小朋友打發時間的方法非常多元化,主要以戶外活動、自製玩具、傳統遊戲及觀看電視為主,與現代普及電子產品的情況截然不同,童年充滿了創意和集體歡樂。

常見活動類型

  • 戶外遊戲:小朋友會與鄰居或同學在街上或學校操場玩跳飛機、跳繩、橡筋繩、蹺蹺板、拔河等傳統遊戲,一群人可以玩整個下午,簡單卻快樂。
  • 自製玩具及DIY遊戲:不少家庭環境未必富裕,孩子會用紙、橡筋、膠圈製作「天下太平」、「東南西北」等紙上遊戲或自創小玩具。
  • 室內玩具:受歡迎的玩具有公仔紙、橡筋繩、扭計骰、LEGO積木、波子棋、康樂棋,大家會分享交換,也常舉行簡單比賽。
  • 集體娛樂場所:八十年代末期開始流行室內遊樂場如「歡樂天地」,小朋友在這些遊樂場玩機動遊戲、撞球、射門牙、打地鼠、集換獎票換禮物,是當時的集體回憶。
  • 看電視/聽廣播:電視兒童節目如《跳飛機》、《430穿梭機》陪伴每日黃昏或晚上,大家邊做功課邊追劇,討論劇情也成為社交話題。
  • 家庭活動及幫補家計:有些小孩會在家協助家人,如剪線頭、穿膠花,幫補家計,閒時才玩耍。

經典遊戲及玩具

  • 跳橡筋繩
  • 天下太平(紙上遊戲)
  • 拍公仔紙
  • 跳飛機(地上畫格遊戲)
  • 波子棋、康樂棋
  • 蹺蹺板
  • 自製紙飛機、彈擦膠

常見FAQ

80年代有沒有電子遊戲機?

80年代末部分家庭可玩紅白機、手提電子遊戲,但普及率較低,主流仍是傳統遊戲。

小朋友是否常一起玩?

是的,大部分遊戲強調群體參與,很少獨自玩樂,玩伴多來自鄰居、同學。

當時玩具種類多嗎?

不少玩具需自製,市面有公仔紙、洋娃娃、波子棋等,但購買受限於經濟條件,所以小朋友很會「自創」遊戲。

那時有公園遊樂設施嗎?

不少區域有公共遊樂場,設有蹺蹺板、滑梯等基礎設施,常成為小朋友聚集玩樂地方。

學會放手觀點,才是真正的尊重

不要用自己的觀點去捆綁人哋 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中,我們很容易因為自己經歷過的事、...

如何化解「炫耀」帶來的是非與人際煩惱

「是非來自炫耀」意思是指:在日常生活當中,炫耀自己往往會引起他人議論、比較,甚至...

點樣由環境改變心態到用心主導環境?

「心隨境轉」係指當一個人遇到不同的環境或狀況時,心情同想法就好容易受到外在影響,...

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性格型態方法

要知道自己是什麼型人格,可以通過網上的人格測驗(如MBTI 16型人格、九型人格...

九形人格解析:性格類型與溝通秘訣

九型人格是一套將人類個性劃分為九種型態的性格理論,主要用來幫助了解自我與他人的性...

哪些性格特質的人最易墮入騙局?避免受騙的性格與心態提醒

容易被騙的人,普遍具有某些性格特質或心理傾向,例如過度自信、渴望成功、依賴他人或...

Family Talk Hub